廣東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質疑答復工作的通知
粵財(cai)采(cai)購〔2023〕3號(hao)
各省級預算單位,各采購代理機構:
為進一(yi)步(bu)規范政(zheng)(zheng)府(fu)采(cai)購(gou)(gou)行(xing)為,保護參加(jia)政(zheng)(zheng)府(fu)采(cai)購(gou)(gou)活(huo)動當事(shi)人(ren)的(de)合(he)法權(quan)益,建立規范高(gao)效的(de)政(zheng)(zheng)府(fu)采(cai)購(gou)(gou)質疑(yi)答(da)(da)復(fu)機制(zhi),維護我省(sheng)政(zheng)(zheng)府(fu)采(cai)購(gou)(gou)市場的(de)良(liang)好秩序,營造公開、公平、高(gao)效、透明的(de)政(zheng)(zheng)府(fu)采(cai)購(gou)(gou)環(huan)境,現就進一(yi)步(bu)規范政(zheng)(zheng)府(fu)采(cai)購(gou)(gou)質疑(yi)答(da)(da)復(fu)工作(zuo)有關事(shi)項通知(zhi)如下(xia):
一、高度重視,充分認識做好質疑答復工作的重要性
做好供(gong)應商質疑(yi)答(da)復工(gong)作(zuo),是(shi)貫徹實施政府采(cai)購(gou)法律法規、維護政府采(cai)購(gou)公(gong)平公(gong)正(zheng)的(de)客觀需要(yao),也是(shi)維護供(gong)應商合(he)法權益的(de)重要(yao)途徑。各(ge)采(cai)購(gou)人、采(cai)購(gou)代(dai)理(li)機構(gou)要(yao)高度重視(shi)政府采(cai)購(gou)質疑(yi)答(da)復工(gong)作(zuo),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,明確(que)責任,注重方(fang)式(shi)方(fang)法,客觀公(gong)正(zheng)處(chu)理(li)。要(yao)建立健(jian)全(quan)質疑(yi)答(da)復工(gong)作(zuo)機制,采(cai)取有效手段推動當事人協商解決糾紛,提(ti)高糾紛化(hua)解的(de)靈活性和有效性。
二、依法辦理,嚴格規范質疑答復程序
(一)明確質疑答復的責任主體。采購人是政府采購質疑答復的責任主體。采購代理機構受采購人委托辦理政府采購質疑答復的,應當與采購人簽訂委托代理協議,明確代理質疑答復的范圍及權限等具體事項。采購人委托采購代理機構答復質疑的,答復內容需經采購人書面確認。
(二)規范質疑受理工作。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收到質疑函后應當辦理簽收手續,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供應商提交的質疑函。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收到質疑后,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工作。采購人未授權采購代理機構答復質疑或質疑事項超出授權范圍的,代理機構應當在1個工作日內將質疑函移交采購人。
(三)規范質疑調查工作。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對質疑事項進行逐條審查。供應商對采購文件提出質疑的,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可以就質疑事項組織相關采購人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論證,可以征求有關供應商的意見。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需要核實相關事實的,可以通知質疑供應商、相關供應商、評審專家依法進行核實。
(四)規范質疑答復送達工作。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收到質疑函后7個工作日內,針對質疑事項逐一進行書面回復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,及時全面答復質疑。質疑答復結果以現場領取、郵寄、傳真等適當方式送達,必要時,可就答復結果與質疑供應商進行現場與電話溝通。直接送達的,應要求受送達方簽收送達回證;郵寄送達的,應當保存郵件存根,并打印郵件送達詳情存檔。
(五)規范質疑答復內控管理。采購人、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完善質疑答復內部控制制度,實現質疑答復崗位和操作執行崗位相分離,進一步健全質疑答復機制。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建立質疑答復檔案管理制度,并自覺接受有關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。
三、做好溝通,建立質疑答復備查、調解機制
采(cai)購人(ren)、采(cai)購代(dai)理機構應(ying)(ying)當將(jiang)質疑(yi)(yi)答復情況,通過政府(fu)采(cai)購智慧云平(ping)臺上傳至政府(fu)采(cai)購項目檔(dang)案備查。采(cai)購人(ren)要充分發揮(hui)主體作用(yong),建(jian)立質疑(yi)(yi)調解機制,根(gen)據需要組織質疑(yi)(yi)供(gong)應(ying)(ying)商、相關供(gong)應(ying)(ying)商進行當面質證、調解,做(zuo)好組織協調,盡(jin)量將(jiang)糾紛化解在質疑(yi)(yi)階(jie)段,避(bi)免上升為投訴。
省(sheng)財(cai)政(zheng)廳將強化監督檢查,建立(li)定期通(tong)報(bao)(bao)制度,對各省(sheng)級預算單位質(zhi)疑(yi)答(da)復(fu)情(qing)況、質(zhi)疑(yi)答(da)復(fu)不盡責(ze)引起矛(mao)盾糾紛等情(qing)況進(jin)行(xing)定期通(tong)報(bao)(bao)。開(kai)展專項(xiang)檢查,對采購人、采購代理機構違反(fan)本通(tong)知規定,質(zhi)疑(yi)答(da)復(fu)不盡職的,由省(sheng)財(cai)政(zheng)廳采取約(yue)談、書面(mian)關注等方式責(ze)令整改(gai),通(tong)報(bao)(bao)主管預算單位,并(bing)視情(qing)況在(zai)廣東(dong)省(sheng)政(zheng)府采購網進(jin)行(xing)公告;情(qing)節嚴重或拒不改(gai)正的,將有關線索移交紀檢監察、審計部門處理。
廣東(dong)省財政廳
2023年(nian)3月23日